5年来,海南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四大主导产业,科技创新激发不竭动力——
积聚新动能 推动新发展
蓬勃兴起看海南
——海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纪实②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春风催人进,万物生光辉。
进入4月的崖州湾科技城,一幢幢建筑正拔地而起,建设者们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气神”奋力拼搏。
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重点园区之一,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紧密布局南繁科技和深海科技两大空间板块,坚持“产、学、研、城”深度融合,加快高水平建设,推进陆、海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首月,崖州湾科技城就迎来了109家新企业落户,截至1月底,园区累计注册企业达9026家。
这是海南在南繁、深海和航天领域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加快布局“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为高质量发展不断积聚新势能的一个缩影。
时间的指针拨回2018年4月13日,在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海南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期间,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海南更好发展起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5年来,海南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注重“抢人才、抢招商、大开放、大改革”,海南自贸港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各类经营主体踊跃响应,现代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科技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俯瞰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园区。
重支撑
聚力四大主导产业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6日上午,立春后首个工作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2023年度第一批集中开工,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167个,总投资597亿元,开工数量为历次集中开工活动中最多。一个个项目,如同一粒粒种子,迎着春风破土生长,承载着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这是海南新春伊始开好局、起好步,聚焦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重点项目拉动投资回升。新出炉的今年前2月数据显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扭转了2022年的下降势头;两年平均增长8.9%。其中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0%,非房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而从2018年以来的数据看,非房地产投资占比五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2.4%。
“基本摆脱房地产依赖症”“房地产市场调控成功闯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海南过去5年的工作时,给出了这样的评语。
从“壮士断腕”摆脱房地产依赖,到“刮骨疗毒”实施房地产最严调控,海南成功走出“阵痛期”,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海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由53%提升至70%。
“旅游+”新业态全域拓展。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激活消费引擎,高端购物、医疗、教育三大境外消费回流逐渐成为自贸港“金字招牌”,离岛免税销售额五年超1300亿元;博鳌乐城引进国际创新药械290种,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我国的快速通道;陵水黎安获批6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并正式招生开学。
现代服务业释放强劲动能。双向开放的金融新格局日渐形成。现代航运物流扩容增量,国际定期货运航线新增13条,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9倍。2022年,海南社会物流总额达10209.01亿元,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大关。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电子信息领域、高技术服务业、生物与新医药领域成为海南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主力军”,分别占比为42.3%、19.3%、17.1%。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擦亮金字招牌。南繁种业、热带果蔬做优做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国家产业强镇8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个,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关口。
调好结构、增强动能,海南还不断引“外”力。
海南坚持把扩大开放和吸引外资放在突出位置,以制度性开放促进利用外资水平提升,营造国际一流投资环境和安商稳商的良好氛围,推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经济外向度大幅提升——5年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规模分别增长1.8倍、1.2倍;实际使用外资超之前30年总和,经济外向度提高15个百分点。国际航行船舶登记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琼港合作有序展开;成功创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海南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心首单跨境交易成功落地。
外资“朋友圈”大幅扩容——瑞士历峰集团、德国欧绿保、英国阿斯利康等国际知名企业积极在海南投资兴业,一批高质量外资项目得到重点推进。
产业体量不断壮大的同时,海南更加注重产业质量。
以投资新政三年计划为牵引,高度聚焦投资效益与质量,海南着力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下功夫,加快产业转型,打造若干创新产业链条,不断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海南突出产业“链式效应”。
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建设全面提速。华电重工、海力等海上风电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签订投资协议,海缆、塔基等风电配套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石油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海南油气产业已初步形成上游勘探开发、中游油气加工及综合利用、下游新材料的产业链。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海南把发展目光放得更远。
靠海而生、向海而兴,作为全国管辖海域面积最大的省份,海洋经济是海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构建自贸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海南坚持“陆海统筹”,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海洋渔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油气、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信息、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服务海洋强省战略实施。
不断夯实产业基底,海南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普盛海洋牧场一号”在乐东起网收获第一批渔获。(资料图)
强园区
优化布局 形成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8264标箱!洋浦港越来越忙了!
近日,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单日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8000标箱,再创历史新高。
从2021年7月28日突破6000标箱、2022年5月20日突破7000标箱,到今年3月10日突破8000标箱,洋浦集装箱码头单日吞吐量一年一个台阶,不断取得新突破。
单日吞吐量不断创新高,得益于洋浦集装箱码头能力提升项目的投产。该项目自2021年实施以来,各类硬件设备陆续调试投产,码头前沿船舶装卸及后方堆场运作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港口整体效能不断提升,实现生产模式革新化。
开放、繁忙、火热!这是海南自贸港13个重点园区眼下共同的状态。
作为自贸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先行先试的“孵化器”、经济活动的主战场,近年来,13个重点园区充分利用制度创新优势,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经营主体加速集聚,重点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成效明显。2022年13个自贸港重点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261.5亿元,实现营收超过1.8万亿元、同比增长31.6%,以不到2%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超三成的投资和超五成的税收,为海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南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园区发展必须规划先行,不搞重复建设,不搞粗放发展,确保每一寸地都用在“刀刃”上。
2019年我省印发《海南省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在全省规划布局3类25个省级产业园区。进一步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定位、规划范围和行业指导部门。引导关联产业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实现园区错位化、差异化发展。2023年出台的《海南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办法》明确,支持全省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模式,构建利益分享和投入分担机制,促进产业园区优化资源配置和项目合理布局。
规划引领下,重点园区发展“百花齐放”——
海口江东新区围绕海南“三区一中心”定位,结合海南自贸港“取消船舶和飞机境外融资限制”“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相关政策安排,重点推动航空航运、装备维修、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海口江东新区固投超过400亿元,占全省重点园区固投的三分之一;
洋浦保税港区充分利用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海南自贸港创新政策,大力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洋浦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洋浦保税港区成为全省首个进入全国A类行列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截至目前,“中国洋浦港”登记国际船舶33艘、总载重490万吨,总吨位跃居全国第二;
崖州湾科技城重点面向南繁、深海科技规划产业布局,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扎实推进产业培优,加速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和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平台,打造南繁深海科创标杆,稳步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截至2022年底,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进口特许药械品种首例达到290例,使用人次累计近1.8万人次。去年乐城公共保税仓入库货值4.88亿元,同比增长80%,特许药械使用人次同比增长79%;
……
如果说,规划先行让园区发展有了“路线图”,那么,放权赋能则为园区发展增添了“加速器”,逐渐形成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近年来,我省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向重点园区下放省级管理权限,推动“项目进园区、让园区说了算”。为多个重点园区量身定制“一园一策”,创新成立法定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进一步增强园区发展活力。
放权赋能下,园区集聚效应逐渐凸显。近年来,海南不断优化创新链、产业链、产业生态“两链一生态”,推进园区产业链建设和完善,提高产业根植性,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对外开放功能平台。在重点产业园区先行先试自贸港政策措施,让更多“早期收获”在园区落地;同时,集中力量打造若干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谋创新
科技创新驱动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人才。
最近,海南在国内多地举办的“百场万岗·四城同办”校招活动,引发广泛关注。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海南有计划、分批次奔赴上海、武汉、北京、广州等高校最为集中的几个城市开展招聘活动,传递出时不我待“抢人才”的强烈信号。
近年来,海南把科技创新摆在引领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地位,以打赢科技创新三年翻身仗为抓手,全面推进“一省两市三高地”建设,着力破解科技弱、人才少的突出短板,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
围绕独有的“温度深度纬度”优势,做好创新文章,打造“1+2+5”等重大科创平台,力争在种业、深海、航天三大领域中打造国内一流科技创新高地。
——以南繁科技城为核心,加快打造“南繁硅谷”。崖州湾实验室挂牌运行,初步建成全国最大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全国唯一的生物育种专区投入运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实现首单玉米、大豆种质资源引进,南繁基地成为全国种业力量最集聚地。
——建设深海科技创新中心。海南省深海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1500米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累计生产天然气超10亿立方米;建设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国家化合物样品库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国家深海基地南方中心科技创新平台。
——加快培育航天科技核心力量。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开工,海南一号卫星发射,加快建设航天城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打造我国首个新一代中型商业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厂房,引进中科院系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星网等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发展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产业。文昌国际航天城成为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主战场。
“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为创新提供保障。”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药物研究院院长刘禄娟说,该公司制定了“各项工作向新产品开发倾斜”的策略,到2022年已累计投入10亿余元用于创新。近3年公司18个新产品获批,110余个制剂获国际上市许可,出口额年均增长67.57%。
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成为自贸港建设生力军。截至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去年营业收入达1258亿元,同比增长11.7%,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认定107家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种子企业,初步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精英梯队”。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产业健康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2名。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50%。国家技术转移海南中心落地。近年来,全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214项,量质不断提升,先后实现杰青、优青项目“零”的突破。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肩负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海南将继续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前行,不断加快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微镜头
海口高新区“企业秘书”:更懂企业心 服务更贴心
“水电气供应都正常吧?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园区帮忙协调解决的问题?”4月3日上午,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管理中心总经理袁冠宁又一次来到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现场。
“现在各项工序都在有序推进,就是马上要开园了,周边的绿化和环境能否再完善下呢?”华熙生物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可提出了诉求。
“没问题,我马上对接相关部门协调处理。”这样的沟通和协调,对于袁冠宁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几乎每个星期,他都要来项目现场溜达,看看企业建设施工中是否需要帮助。
而这种习惯,源于他的另一重身份——“企业秘书”。
2020年12月,华熙生物与海口国家高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项目位于美安科技新城。袁冠宁作为“企业秘书”便开始为企业落户和项目建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对企业来说,时间就意味着效益,产品早一天上市,就能够早一天抢占市场,所以能够实现审批效率最大化对我们非常重要。”丁可说,早在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项目落地阶段,海口高新区的“企业秘书”就提前介入到项目的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办理中,一一告知企业办理所需的材料。得益于园区推行的“容缺办理”模式,企业短短几天就拿到了所需办理的手续和证件,大大加快了工作效率和施工进度。
就在前不久,企业又遇到了难题。因为项目进度比预期进度提前了,此前施工使用的都是临时水电气,而设备调试必须接入正式用电、用水和燃气,但眼看着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如果企业自己报备走相关流程需要3到4个月才能完成,无法按预定时间开园。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袁冠宁主动服务,对接相关部门并帮助企业准备审批材料,仅用了2个月便实现水电气的正式供应。
“有时候感觉这些‘企业秘书’比我们企业还懂企业。”丁可说,在企业落户和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通过“企业秘书”的高效服务,切身感受到了海口国家高新区优质的政务服务。在行政审批上高效便捷,在服务上周到贴心,实实在在给项目解决了很多困难。
“企业来了后,我们要及时收集诉求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同时还要及时做好服务和指导,在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让企业少跑腿。”袁冠宁说,华熙生物科技产业园即将开园,但是“企业秘书”的职责不会“断档”,将马上“换挡”到在企业产需供应、人才招聘等方面重点发力,帮助企业尽早达产满产、加快发展。
数说海南这5年
数字经济、石化新材料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
“4·13”以来引进人才50.9万,“百万人才进海南”目标完成过半
“核风光气”清洁能源新增装机380万千瓦
经济转型
⦾非房地产投资占比五年提高18.2个百分点 ⦾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由53%提升至70%
三大回流
⦾离岛免税销售额五年超1300亿元 ⦾博鳌乐城引进国际创新药械290种 ⦾陵水黎安获批6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并正式招生开学
创新驱动
⦾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前两名 ⦾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
园区发展
⦾产业园区布局整合优化,集聚效应凸显 ⦾13个重点园区贡献了全省超三成的投资和超五成的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