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一株旱稻,穿越千年,书写着一部属于黎族的农耕历史。为进一步加强琼中山兰稻种质资源的保护,深层挖掘山兰稻作文化,12月28日,2023年首届琼中山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论坛在琼中举行。省内外专家齐聚,围绕琼中山兰稻文化传承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同时,会上还展示了琼中山兰稻科研成果以及深加工成果,助力琼中山兰稻作文化传承。
论坛中,与会领导为琼中山兰稻作产业发展协会揭牌,协会的成立将助力琼中以山兰稻作产业发展。记者 林鸿羽 摄
本次论坛以“非遗传承 琼中山兰”为主题,旨在利用好琼中独特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促进山兰稻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凸显山兰稻的独特地理文化属性。同时,通过国内知名专家的权威性、专业性更好地推广琼中山兰稻的文化,利用论坛的形式向全球发声,让山兰稻贴上琼中品牌农业的标签,促使琼中山兰稻产业走出海南、走向世界,为琼中山兰稻作农业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会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马超德博士以视频形式致辞。他表示,山兰稻是海南黎族人民特有的山地旱稻,这一宝贵的种质资源承载着厚重的文化。2017 年,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被农业部列为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 年入选第二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申请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道路上迈出了难能可贵的一步。本次论坛是一次很好的宣传山兰稻作文化的重要举措,将有效助力琼中山兰稻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2月28日,2023年首届琼中山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论坛在琼中举行。省内外专家齐聚,围绕琼中山兰稻文化传承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记者 林鸿羽 摄
琼中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世荣致辞表示:“我们将以举办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做好琼中山兰稻作文化系统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时结合我县实际,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黎苗传统文化、保护山兰稻生产为重点,确定合理的保护与利用方案,不断丰富山兰稻遗产地资源,让山兰稻作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农民致富。”
今年1月份,琼中首个山兰稻社区“种子库”在南万村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与海南大学达成协议,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保护传承山兰稻老种,研究改良山兰稻新种。
12月28日,2023年首届琼中山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论坛在琼中举行。省内外专家齐聚,围绕琼中山兰稻文化传承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记者 林鸿羽 摄
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袁潜华教授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在论坛现场分享了团队的工作成果:“今年,团队继续在琼中、五指山、乐东、昌江、东方、琼海、白沙和保亭等地收集山栏稻资源,结合山栏稻品种创制,共计收集山栏稻/坡稻等稻类遗传资源300余份。同时,团队对收集的300余份稻类资源在琼中中平镇文堂村、上安乡南万村进行小区种植并实行标准化管理。”
同时,论坛中,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彭金莲教授介绍了山兰稻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中国农业大学(琼中)教授工作站张洪亮教授向与会嘉宾展示了琼中山兰稻研究成果;琼中中平兰姐种植酿制山兰滴液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理事长胡桂兰分享了山兰稻民间种植经验;海南山栏酒庄有限公司代表蔡仁飞汇报了琼中山兰酒酿造方面取得的成果。
12月28日,2023年首届琼中山兰稻作农业文化遗产论坛在琼中举行。省内外专家齐聚,围绕琼中山兰稻文化传承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记者 林鸿羽 摄
圆桌论“稻”环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海南省农业农村厅GEF项目首席技术顾问杨庆文主持。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王全辉,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赵跃龙,海南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海南省农业农村厅GEF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主任邢建平,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唐清杰,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教授袁潜华等专家参加,从“申遗、传承、保护、发展”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助力琼中山兰稻申遗。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中,与会领导为琼中山兰稻作产业发展协会揭牌,协会的成立将助力琼中以山兰稻作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本次论坛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农业农村厅GEF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中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承办,海南省中夏文化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琼中)教授工作站、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海南山栏酒庄有限公司、琼中山兰稻作产业发展协会协办。